万军说,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我国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历史、实践和理论的统一,是走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根本路径。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入把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现阶段,我国生产函数正在发生变化,经济发展的要素条件、组合方式、配置效率发生改变,面临的硬约束明显增多,资源环境的约束越来越接近上限,碳达峰碳中和成为我国中长期发展的重要框架,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成为多重约束下求最优解的过程。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必要条件和因素。满足人民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力量。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正确把握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方法论,坚持人民至上的发展立场,深入把握质量与速度的辩证统一关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行稳致远。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就业、收入分配、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扶幼等各方面的期盼更加迫切,更需要高质量发展。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些年,大家都重视保护环境,保护自己的家乡,加上160多个护林员巡山守护,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来我们这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采写:刘振峰 周璐铭 审核:袁立辉 监制:于波)。索珠乡党委书记徐国茂告诉记者,按照国家政策安排,近年来索珠乡通过植树造林和落实林业生态补偿政策,农牧民植树造林积极性持续高涨,看树人同时也成了植树人。47岁的护林员普布次仁感慨地说:现在啊,咱都不砍柴了,家家户户用上了燃气灶和电炉嘛。见到这些大自然的精灵,村民也会怜爱地投喂一些食物,人与自然如此和谐相处着……在海拔3900多米的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乃东区索珠乡支岗村,就处在这样一派生机勃勃、宁静祥和的景象中。
支岗村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土地沙化的现象时有发生。7月的雅鲁藏布江北岸,天空湛蓝、群山绿翠、流水婉长,一眼不见尽头。
米玛次仁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我的愿望就是守好这片森林,守好祖国的秀美山川。看树人们穿梭在连绵的雪山和陡峭的山林中,用实际行动守护着西藏的绿水青山、祖国的冰天雪地。冬季取暖、烧火做饭、盖房……这些日常的点滴都离不开木材,甚至出现了专门的砍树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出台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强化生态保护宣传教育,推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绿色产业发展,索珠乡引导群众积极投身护树种树等工作。
一场夏雨过后的支岗村,空气中弥漫着青草和泥土的混合香味。护林员每人每年有10150元工资,村民的收入增加了,身边的环境变好了,老百姓对这项政策非常拥护支持。支岗村所在的索珠乡乡长罗布桑珠说。格桑花盛开的草原上,不时可见岩羊、马鹿等野生动物追跑嬉戏。
山南市融媒体中心供图护林的同时,还得积极造林,让受伤的生态尽快恢复。山南市乃东区融媒体中心供图当地上点年纪的人常说,从前的支岗村却是另一幅画面。
生态环境变好了,环保意识增强了,旅游业火爆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良性互动、全面提升。另一位看树人米玛次仁换上防滑鞋,戴上专职护林员红袖标,匆忙吃过早饭后,便骑着摩托车深入雪山,开始一天的巡山护林工作。
像米玛次仁这样的护林员,在乃东区、在山南市还有很多很多。山南市融媒体中心供图就拿支岗村为例,我们先后在村里设立了57个生态环保岗位,还专门设立了专职护林员岗位,明确了责任分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图为2023年3月,山南市干部群众植树。我啊,只想守护好我的15亩林地,走好我每个月25次的巡逻路,看好每一棵树的成长。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像米玛次仁这样的护林员,在乃东区、在山南市还有很多很多。生态环境变好了,环保意识增强了,旅游业火爆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良性互动、全面提升。
图为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乃东区索珠乡支岗村全貌。山南市融媒体中心供图就拿支岗村为例,我们先后在村里设立了57个生态环保岗位,还专门设立了专职护林员岗位,明确了责任分工。
这些年,大家都重视保护环境,保护自己的家乡,加上160多个护林员巡山守护,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来我们这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了。一场夏雨过后的支岗村,空气中弥漫着青草和泥土的混合香味。
我啊,只想守护好我的15亩林地,走好我每个月25次的巡逻路,看好每一棵树的成长。看树人们穿梭在连绵的雪山和陡峭的山林中,用实际行动守护着西藏的绿水青山、祖国的冰天雪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出台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强化生态保护宣传教育,推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绿色产业发展,索珠乡引导群众积极投身护树种树等工作。另一位看树人米玛次仁换上防滑鞋,戴上专职护林员红袖标,匆忙吃过早饭后,便骑着摩托车深入雪山,开始一天的巡山护林工作。
支岗村所在的索珠乡乡长罗布桑珠说。护林员每人每年有10150元工资,村民的收入增加了,身边的环境变好了,老百姓对这项政策非常拥护支持。
格桑花盛开的草原上,不时可见岩羊、马鹿等野生动物追跑嬉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见到这些大自然的精灵,村民也会怜爱地投喂一些食物,人与自然如此和谐相处着……在海拔3900多米的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乃东区索珠乡支岗村,就处在这样一派生机勃勃、宁静祥和的景象中。(采写:刘振峰 周璐铭 审核:袁立辉 监制:于波)。
山南市融媒体中心供图护林的同时,还得积极造林,让受伤的生态尽快恢复。图为2023年3月,山南市干部群众植树。冬季取暖、烧火做饭、盖房……这些日常的点滴都离不开木材,甚至出现了专门的砍树人。7月的雅鲁藏布江北岸,天空湛蓝、群山绿翠、流水婉长,一眼不见尽头。
47岁的护林员普布次仁感慨地说:现在啊,咱都不砍柴了,家家户户用上了燃气灶和电炉嘛。索珠乡党委书记徐国茂告诉记者,按照国家政策安排,近年来索珠乡通过植树造林和落实林业生态补偿政策,农牧民植树造林积极性持续高涨,看树人同时也成了植树人。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图为雅鲁藏布江防护林。
支岗村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土地沙化的现象时有发生。山南市乃东区融媒体中心供图当地上点年纪的人常说,从前的支岗村却是另一幅画面。